人力資源,,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,,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、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。
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,,包括體力和智力。如果從現(xiàn)實的應用形態(tài)來看,,則包括體質,、智力、知識和技能四個方面,。
具有勞動能力的人,,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腦力和體力的人,而是指能獨立參加社會勞動,、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的人,。所以,人力資源既包括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,,也包括勞動年齡外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,。
關于勞動年齡,由于各國的社會經濟條件不同,,勞動年齡的規(guī)定不盡相同,。一般國家把勞動年齡的下限規(guī)定為15歲,上限規(guī)定為64歲,。我國招收員工規(guī)定一般要年滿16周歲,,員工退休年齡規(guī)定男性為60周歲(到60歲退休,不包括60歲),,女性為55周歲(不包括55歲),,所以我國勞動年齡區(qū)間應該為男性16—59歲,女性16—54歲,。
從宏觀意義上來看,,人力資源是以國家或地區(qū)為單位進行劃分和計量的;從微觀意義上來看,,人力資源則是以部門或企事業(yè)單位進行劃分和計量的,。
具體說來,人力資源的數(shù)量構成包括8個方面:
1.處于勞動年齡之內,、正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,,它占據(jù)人力資源的大部分,可稱為“適齡就業(yè)人口”,。
2.尚未達到勞動年齡,、已經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,即“未成年勞動者”或“未成年就業(yè)人口”,。
3.已經超過勞動年齡,、繼續(xù)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,,即“老年勞動者”或“老年就業(yè)人口”。
以上三部分人口,,構成就業(yè)人口的總體,。
4.處于勞動年齡之內、具有勞動能力并要求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,,這部分可以稱作“求業(yè)人口”或“待業(yè)人口”,,它與前三部分一起構成經濟活動人口。
5.處于勞動年齡之內,、正在從事學習的人口,,即“就學人口”。
6.處于勞動年齡之內,、正在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口,。
7.處于勞動年齡之內、正在軍隊服役的人口,。
8.處于勞動年齡之內的其他人口。
二,、人力資源的特點
由于人本身所具有的生物性,、能動性、智力性和社會性,,決定了人力資源具有以下特點:
1.人力資源是主體性資源或能動性資源,。主體性或能動性是人力資源的首要特征,是與其他一切資源最根本的區(qū)別,。所謂主體性,,就是說人力資源在經濟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。一切經濟活動都首先是人的活動,,由人的活動才引發(fā),、控制、帶動了其他資源的活動,。另外,,在經濟活動中人力資源是唯一起創(chuàng)造作用的因素。經濟活動的生命是發(fā)展,、是進取,、是創(chuàng)新,而只有人力資源才能擔負起這種發(fā)展,、進取和創(chuàng)新的任務,,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具有這樣的能力。
2.人力資源是特殊的資本性資源,。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經濟性資源,,它具有資本屬性,,與一般的物質資本有共同之處。即:(1)人力資源是公共社會,、企業(yè)等集團和個人投資的產物,,其質量高低主要取決于投資程度。從根本上說,,人力資源的這個特點起因于人的能力獲得的后天性,。因為任何人的能力都不可能是先天就有的,為了形成能力,,必須接受教育和培訓,,必須投入財富和時間。(2)人力資源也是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源源不斷地帶來收益的資源,,它一旦形成,,一定能夠在適當?shù)臅r期內為投資者帶來收益。(3)人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出現(xiàn)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,。例如勞動者自身的衰老就是有形磨損,,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老化就是無形磨損。
但是,,人力資源又不同于一般資本,,對一般實物資本普遍適用的收益遞減規(guī)律,不完全適用于人力資源,。在現(xiàn)代社會的經濟發(fā)展中,,呈現(xiàn)的是人力資本收益遞增規(guī)律,這使得當代經濟的增長主要應當歸因于人力資源,。
3.人力資源是高增值性資源,。目前在國民經濟中,人力資源收益的份額正在迅速超過自然資源和資本資源,。在現(xiàn)代市場經濟國家,,勞動力的市場價格不斷上升,人力資源投資收益率不斷上升,,同時勞動者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斷上升,。與此同時出現(xiàn)的還有一種變動,就是高質量人力資源與低質量人力資源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,。
人力資源的經濟作用日益強化,,不僅僅是人力資源質量提高的結果,同時也是人力資源的使用過程是一個不斷自我補償,、更新,、發(fā)展和豐富化的過程所決定的。
4.人力資源是再生性資源。人力資源的再生性,,主要基于人口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的再生產,,通過人口總體內個體的不斷更替和“勞動力耗費→勞動力生產→勞動力再次耗費→勞動力再次生產”的過程得以實現(xiàn)。當然,,人力資源的再生性不同于一般生物資源的再生性,,除了遵守一般生物學規(guī)律外,它還受人類意識的支配和人類活動的影響,。